首页 >成功案例 > 正文

青少年叛逆期与父母的交流障碍

发布人:思图励志教育    发布时间:2019-12-12


小林上初中的时,父母才明白,孩子小时候那些头疼脑热磕磕碰碰让父母操心的事根本不算什么,现在孩子青春期存在的问题,才真正让父母感到叫“束手无策”。父母的爱无法抵挡外界对小林的诱惑,只要想做的事一被父母批评,他就搬出这么一句话,“你们一点也不理解我,啥都不让我干,干脆死了算了。”
小林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,家里的亲戚朋友没有不夸的,“这孩子这么聪明将来肯定有出息!”
平时父母对孩子非常下工夫,学习班、特长班,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给报上,孩子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让父母既欣慰又自豪。聪明的孩子都好动,精力充沛,管教自然是少不了的,妈妈温柔和气,爸爸对孩子教育持有严格的态度,小时候小林以父母为偶像和榜样,不用打骂,只要父亲一瞪眼,自然也就不敢再调皮捣蛋。
可孩子刚上初中那段时间,爸爸因工作繁忙长期在外,身边没有严父在管束他,孩子也渐渐变得做事无所忌惮。
小林是名14岁的初一生,孩子长期与不良社会份接触,导致品行障碍。父母为孩子的事感到特别头疼。老师也多次与父母提到孩子学习散漫,经常逃学的现象。孩子的课程学习被落下了很多,父母在焦急中不得不采取更紧迫的措施,与班主任保持最密切的沟通,向同学和朋友打听小林的动向,可后来发现同学经常在为小林圆谎。为了不让儿子再接触那些“不好的朋友”,去“不该去的地方”,现在休息日,不让孩子出去。儿子是个外向不服输的孩子,与父母大吵大闹,甚至是离家出走.
父母在百无聊奈之时,把孩子送进了麦田教育。由于小林一家存在亲子沟通问题,必须重新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渠道。因为矛盾已经比较突出,若得不到解决,沟通障碍将越想越深。麦田心理专家陈老师将双方现在不肯向对方表达的东西进行互换,重新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任,转变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。
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多的叛逆行为呢?简单地说这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。家长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按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。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,他对家长已经习以为常的控制就会产生排斥感和厌倦,想要把他们接受到的控制力释放出去。
孩子的叛逆其实是一种常态,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叛逆就是一种病,希望彻底“治”好孩子的叛逆,让孩子变成言听计从,这是不对的。但有时候在压力下叛逆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,这时候就要家长学会疏导和引导,要想做到这一点,家长就要让孩子接受自己,信任自己。家长首先要理解,一味的批评必定会让孩子远离自己,而如果失去了孩子的信任,家长说的话他必然听不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