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迷上网孩子找回自信
发布人:思图励志教育 发布时间:2019-12-12
小豪同学,18岁,性格内向,刚入学时,面对陌生的环境,友情的缺乏,学业的压力,他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,开始沉迷游戏。班主任的劝说和同学的开导,没有让小豪找回生活和学习的动力,由于父母给予的希望很大,在压力的沉重下,他选择继续沉迷在游戏世界里,最后期末成绩多门不及格,未能达到学校的最低学分要求,在大二上学期被迫办理了休学。
案例分析
大学生不爱学习,沉迷网络的原因可能来自学生本人,也可能来自家庭、学校或社会。只有找到病因,才能对症下药。综合来说,张某沉迷网络、缺乏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原因:
1.家庭和学习的压力
父母的期望和自我的要求过高,作为家中的独生子,小豪背负着沉重的压力。他就读的是化工专业,在初高中阶段他都喜欢学习化学,成绩不错,但来到大学,化学的学习任务较重,知识点多,他适应能力差,跟不上课程进度,慢慢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。
2.自卑心理
由于父母对小豪的过度呵护,在远离父母独处时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,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总是采取沉默、冷淡、保守的态度,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。当与小豪建立可信任的关系时,发现其实他语言表达能力清晰,对自己有深刻的思考,学习能力正常,但对别人和对自己都缺乏信任,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未来。有时候小豪会因为同学间不经意的玩笑,而耿耿于怀,并否定自己的能力,所以小豪的朋友非常少,在人际关系和群体活动中难以找到乐趣。
3.网络满足了大学生对乐趣和归属的需求
在没有爱的现实环境下,人会转向另一个虚拟的世界寻找爱,寻找被认可、被接受的网络环境。在网络世界中,人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,可以选择角色,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批评或惩罚,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。在网络上更容易追求到虚拟的成功,获得成就感,所以得到了很多心灵空虚的大学生的青睐。
思图心理老师通过询问、观察和分析,认为小豪的自卑心理是沉迷上网问题的主要成因,运用现实治疗法对小豪进行辅导。现实治疗法倡导者格拉塞(William Glasser)认为,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己所选择的,所以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但在成长过程中,个人可能因为未能满足基本心理需要和缺乏成功的自我认同,从而选择了错误的方法和行为。
根据小豪的情况,应采取有效的方案:
1.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
学生一般会把值得信任的老师作为认识自我的媒介,正面的师生关系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信。为了增进信任,在第一次谈话中,朱老师关心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,以倾听为主,引导他谈论了他的家庭和对自己的看法。他诉说完自己的焦虑后,心情得到舒缓,并表示会配合做好后期的辅导工作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后期辅导的重要基础。
2.培养孩子的自信心
小豪觉得自己的能力差,还觉得别的同学经常看不起自己。朱老师针对小豪的看法,教导他学会换位思考,以积极果断的思想取代自我贬低的思考方式。谁敢说自己从没取笑过别人,每个人的眼光不同,同学的玩笑并不能自身能力不够。如果发现自己能力欠缺,就更应该努力学习,充实自己,提升自己的品位,做一个有修养、有内涵的人。所以既要体会别人的感受,也要学会保持宽容,这样才能收获友谊。
3.树立正确的目标
小豪沉迷网络游戏多数是为了消磨时间和寻找乐趣,如果有感兴趣的课,他也会放弃游戏,认真上课。老师与小豪讨论了目前的行为和生活,协助他明白如何为自己选择负责任的行为。由于小豪对自己的将来感到焦虑,朱老师根据他对化学的兴趣,向他讲解了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,帮助他确立职业目标,探讨为了达到目标,他目前还有待提升的能力。根据目标,要求小豪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计划,并以契约的形式写下达到目标的每月计划、方法、步骤,鼓励他依照契约行事,并定期检讨进度。订立契约和目标的方法可以让小豪明确奋斗方向,清楚自己的承诺,契约以文字形式记录使他能严肃对待,激发实行的动力。
4.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
为了提升他的自信,辅导员首先需要帮助他提升交际能力,慢慢寻求成就感。让小豪担任班长一职,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与交流,借此机会可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,使他能亲身体验到成就感。